歡迎訪問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發布時間:2023年05月16日 08:43 作者:北極星環保網 點擊數:次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2022年土壤修復行業評述及2023年發展展望,全文如下:
為了及時反映生態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22年行業評述和2023年發展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之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三個治污”總方針,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2022年行業的主旋律。
本文對2022年土壤修復領域出臺的重要政策、標準及規范等進行了梳理,并對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2023年的行業發展趨勢進行研判,以期為監管部門和從業者提供參考。
2022年行業評述
1.1 主要政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法規政策,生態環境部牽頭組織編制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為各部門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提供了全方位指導。2022年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共安排投入621億元,較2021年增加49億元,增長8.6%,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保障。今年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頒布了土壤修復行業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技術指導文件,主要涉及行業規范管理、資金支持和技術提升等幾方面。
(1)行業規范方面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提出排放鎘等重金屬的企業應依法對周邊大氣鎘等重金屬沉降及耕地土壤重金屬進行定期監測,評估大氣重金屬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鎘等重金屬累積的風險并采取防控措施,以進一步強化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屬環境風險。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尾礦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明確表示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地下水環境監測以及土壤污染狀況監測與評估,使尾礦庫周邊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該通知提出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目標,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實施調查評估、分類治理和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促進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2022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18家單位印發《關于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將推動有關職能部門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在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中加強協助,形成工作合力。
2022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加強了各管理單位對環境監管重點單位的監督管理,要求各單位根據本行政區域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精準治污、重點管控。
(2)資金支持方面
2022年2月,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6部門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辦法》,規范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資金籌集、管理和使用,實現基金宗旨。2022年6月,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召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會,說明要進一步壓實責任,推進工程項目有序實施,切實提高重點地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碳匯能力。明確表示要強化資金保障,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嚴格落實資金籌措責任,加快預算執行。2022年11月,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土壤污染防治資金使用管理,以便充分發揮土壤污染防治資金職能作用。(3)行業技術提升方面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工業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HJ 1209—2021),規定了工業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包括監測方案制定,樣品采集、保存、流轉、制備與分析,監測結果分析,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監測報告編制和監測管理等基本內容與要求。2022年5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了《地下水污染可滲透反應格柵技術指南(試行)》《地下水污染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指南(試行)》《污染地下水抽出-處理技術指南(試行)》《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四項技術文件,完善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導體系。2022年7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監督檢查工作指南(試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控制技術規定(試行)》,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的監督管理,指導調查過程的質量控制。2022年12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煉焦化學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技術指南》,督促指導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的煉焦化學企業依法做好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2022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制定指南(試行)》,為指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活動,規范并合理確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提供了依據。
1.2 行業發展現狀
2022年作為“十四五”的關鍵之年,各方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有關規定,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土壤修復行業的主要發展情況分析如下:
受疫情影響,行業規模與2021年基本持平。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44億元,與2021年保持一致。通過中國采購與招標網、中國采招網等公開途徑不完全統計,2022年土壤修復行業總資金額約142億元(包括工業污染場地修復、農田修復,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咨詢服務等),其中工業污染場地修復工程,資金額約90億元。
隨著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的推進,各省市陸續更新了污染地塊修復名錄,2022年全國污染地塊總數達到982塊,較2021年增長了27.5%。數據顯示,全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名錄中的地塊數量處在快速增長階段,“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各省市污染地塊數量
市場競爭加劇,項目集中度持續降低。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土壤和地下水修復類工程項目250個左右(來源:采招網及各省級平臺),項目參與單位卻高達197家,只有少數的龍頭企業能憑借技術及管理水平在項目參與方面保持較高活性,其他公司的市場參與度被持續稀釋,只有16家企業的修復項目數量達到3個及以上。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已在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從業單位和個人執業情況信用記錄系統注冊的從業單位有7224余家,其中事業單位有372家,從業人員約34861人。
繼央企、國企強勢進入環境修復市場,各省級環保集團陸續成立后,2022年各市級的環保集團也開始行動起來。目前已成立了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徐州市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環保集團等各市級環保集團。區域環保集團在當地的資源雄厚,出現了很多區域環保集團與業內頭部企業聯合中標的項目。
修復技術應用向風險管控和異位離場處置兩端發展。2022年修復項目中,出現頻次排名前五的污染物是砷、石油烴、鉛、鎘、多環芳烴,應用頻次排名前五的技術分別是風險管控、水泥窯協同處置、異位熱脫附、異位固化/穩定化、異位化學氧化。因經濟下行壓力大以及國家對園區在產企業的關注,風險管控類技術的應用占比較高;由于修復后土壤再利用缺乏有效途徑,水泥窯、陶粒窯等離場處置技術應用占比進一步提升。
1.3 行業存在問題及建議
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該領域政策、管理、技術方面的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推動解決:
(1)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復領域的經濟政策創新迫在眉睫。由于地方/企業的資金問題,修復合同支付條件普遍較差、墊資嚴重,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截至目前,我國除了財政資金轉移支付方面有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外,在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省級土壤基金等經濟政策方面,尚缺乏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難以有效實現國家政策和中央資金的杠桿作用,拉動經濟復蘇和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作用不明顯。
(2)“減污降碳”政策下,修復后土壤再利用仍缺乏有效途徑。目前工業污染場地修復的主要驅動力是房地產和土地開發,驅動場地的修復標準,是基于該場地未來的用途進行風險評估后確定的。在地下水修復效果評估周期較長、社會對修復達標不確定性包容性低、追責風險高的現實情況下,部分業主傾向于使用水泥窯、陶粒窯協同處理等手段。多元化的修復技術創新生存空間逐漸萎縮,國內綠色可持續修復還主要停留在概念階段,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導。
(3)風險管控內涵外延和適用條件需要明確,并在行業內統一認識。風險管控是根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出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染場地管理策略。目前有些區域出現了以管控代替修復以及管控簡單化的苗頭,普遍采用止水帷幕和防滲膜覆蓋等單一風險控制技術。建議進一步落實污染者的污染修復責任,不能放任對重污染源“管控”了之。此外,各地方管理部門對于風險管控的理解各不相同,存在管控目標混亂、與修復概念混淆、與修復后監管區分不清晰等問題。對于風險管控地塊,若風險評估結果證明地塊可以滿足保護人體健康的要求,建議從頂層設計出發為風險地塊的后續開發利用提供指引,避免大片“棕地”拋荒閑置。
(4)修復技術的準確應用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經過15年的發展,國外的各種技術、裝備、藥劑紛紛進入中國,也有大批具有海外咨詢公司工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因此在常規污染物的修復技術方面,與國外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在技術的應用和現場管理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形似”做到“神似”需要合理的修復時間、必要的資金投入、先進的技術裝備材料和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較短修復期限、極端依賴前期調查準確性的固定總價合同方式等現象,都會影響我國場地修復修復行業的健康發展。
2023年發展展望
在工業場地修復方面,根據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2023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有望保持高速增長,“穩樓市”政策進一步加碼生效。同時,受近三年疫情影響,導致部分項目推遲開發,因此退役工業污染場地修復項目的數量將比2022年有一定提高。在各地經濟壓力持續增大的背景下,隨著在產企業污染地塊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風險管控手段在污染場地修復中的占比將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在園區在產企業污染源頭管控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綠色低碳修復的相關政策有望在年內出臺,預計將對改善行業發展現狀有所幫助。
在地下水修復方面,2023年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的建設工作將逐步啟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有望建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持續開展,地下水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持續完善。地下水中新污染物修復關注度逐步提高。
在農田土壤修復方面,中央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將會保持過去的支持力度,有望出臺一系列新的支持政策。在吉林、黑龍江、山東、新疆等地的邊際土地治理方面將有較大的空間,尤其是與新農村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等政策相結合將帶動相關修復市場發展。
本文所引用圖片及文字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供讀者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者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
首頁 | 走進桂潤 | 新聞中心 | 業務及產品 | 業績案例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6 ? www.bhjt.cc 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桂ICP備08102005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