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10日 17:16 作者:微博-生態環境部 點擊數:次
來源:微博-生態環境部
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綠色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之一,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戰略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人類文明發展大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出的重大歷史判斷和戰略布局。我們要站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扎實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超越了西方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毫無節制地攫取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模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生態保護、綠色優先的現代化提供了示范,也為人類社會處理現代化歷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新的選擇。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從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看,人類依賴自然界而生存發展。不管人類能力有多強大,也無法獨立于自然界而實現發展。中華民族自古倡導“天人合一”,古代先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等諸多智慧,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思想啟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理論創新。
工業文明的優勢是規模化生產使商品迅速豐富,缺陷是對全球資源消耗和污染轉移。要解決這些生態危機必須從人類自身出發,以自覺的生態意識反省工業文明,以尊重自然的心態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彰顯的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徹底改變了工業文明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化解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環境與發展二元對立的矛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而成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路徑。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要求
綠色發展理念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協調各方關系、凝聚各方力量,化解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上的各類矛盾和難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戰略定力,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將各項措施落實到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領域各環節。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越來越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集中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啃“硬骨頭”、消“老大難”,持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奮力書寫人民至上的生態環境答卷。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積極探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實現路徑,加快建立健全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態經濟體系,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讓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有利可圖”,特別是將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生態環境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區域協調和高質量發展。
統籌推進系統治理、協同治理。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同時,人與自然共同組成了一個高度復雜的復合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統籌考慮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以及環境治理問題的復雜性,強化綜合治理、協同治理。
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駕護航。“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強化生態環境的全方位保護,建立健全事前預防、過程監督、事后追責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立差異化的綠色發展評價考核制度,發揮引導、激勵、約束的作用。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解決中國式現代化中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點任務
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以高標準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針對產業、能源、交通等結構性矛盾,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結構調整與優化,實現產業生態化、能源綠色化、交通低碳化。強化生態保護與資源節約意識,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旅游、有機農業、綠色建筑等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的發展。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提升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使綠色生活成為新風尚。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以高標準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時期,污染防治和生態治理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堅持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以高標準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針對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導致的環境問題,堅持系統觀念,強化重要區域跨介質、多行業、全過程的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開展協同創新、綜合治理。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技術開展攻關,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生態環境重大領域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持續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既有利于滿足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又有利于社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健全生態保護與修復制度,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的生態環境成效評估。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總抓手,科學把握污染防治和氣候治理的整體性,以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為關鍵,強化源頭防控,優化技術路徑,加強科技支撐,注重機制創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多層面、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充分考慮能源安全保障的需要,以更為科學、穩健的方式推進能源體系的綠色轉型。
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支撐。在黨的領導下,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構建多元協同共治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各方治理主體的積極性、自覺性,形成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突出社會治理,加強城市和鄉村社區層面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強化基層自治能力,充分調動基層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性。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是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加強南南合作以及同周邊國家的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
本文所引用圖片及文字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供讀者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者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
首頁 | 走進桂潤 | 新聞中心 | 業務及產品 | 業績案例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6 ? www.bhjt.cc 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桂ICP備08102005號-2